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最强教授投资团:一起办过上市公司,做投资手握 n 家独角兽

吴梅梅 IT桔子 2023-08-20

作者:吴梅梅

封面图源自:Pexels


在近几年中国创业投资的语境中,芯片、硬科技赛道等投资成为主旋律,而这些高精尖领域正是教授大咖们的主场,因此「教授创业」成为创投圈被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

然而,IT 桔子发现,教授们不仅仅创业,他们已经开始搞投资了。

教授做投资在国内仍是一件稀有的新鲜事,从近期的融资事件中我们就关注到类似的教授投资案例——

比如机器与自动化领域专家李泽湘、芯片/微电子专家高秉强、金融背景出身的商学院教授甘洁这三位教授兼创业导师组成粤港澳大湾区的「黄金铁三角」,成为整个创投圈影响力最强的教授投资团。

在华北,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王田苗发起设立了基金,扶持学生早期创业,主要投资机器人领域项目,是另一位值得关注的教授投资人。


聚:松山湖基金、X 科技基金导师团,孵化多家独角兽

出生于 1951 年的高秉强教授已经 72 岁,比李泽湘还要年长 9 岁,虽然年纪和出生地有很大的差异,但两人的人生轨迹却非常类似:成绩优异一路升级到美国求学——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回国在香港科技大学任职——创业开公司——做早期投资,以及创业投资并行,基本遵循了这样的路径。

高秉强教授目前是香港科技大学荣休教授、工学院原院长,也是全球知名微电子专家,李泽湘教授的最佳拍档之一。两人的专业领域略有不同,李泽湘教授主研自动化技术,高秉强教授专攻芯片、微电子领域。

高秉强教授,图源:网络

早在 1999 年,李泽湘、高秉强、吴宏三位教授联手创办了专注运动控制技术的企业固高科技,经历了二十多年后,今年 5 月,固高科技 IPO 获准。

李泽湘的另一位搭档甘洁教授——她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曾任香港科技大学(HKUST)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现任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

甘洁教授  图源:松山湖 XbotPark 机器人部落官网

2014 年,李泽湘联合高秉强、甘洁联合发起了 XbotPark 松山湖机器人基地,孵化投资了云鲸智能(家务机器人)、海柔创新(智能仓储机器人)、李群自动化、希迪智驾(自动驾驶)等多家科技独角兽和准独角兽公司。

2016 年,红杉中国创始合伙人沈南鹏、李泽湘教授以及香港大学陈冠华教授共同发起成立香港 X 科技基金,高秉强教授成为 X 基金微电子领域的创业导师,甘洁教授则是金融科技领域的创业导师。

香港 X 科技基金在天使轮已经押中了美克生能源这家独角兽公司,在短短 2 年内,美克生能源已经完成了从 A 轮到 C 轮的 4 轮融资。

清水湾资本也是几位教授联合打造的另一家机构品牌,在天使轮就投出了移动储能独角兽公司 Eco Flow 正浩。


散:各自设立基金做独立投资,也有合投

要说涉足风险投资,高秉强教授应该是这几人中最早的了。

2000 年,高秉强与香港联想集团创办人之一吕谭平一同发起成立了翱科风险投资公司,以天使投资人的身份投资内地芯片设计业的初创公司。2005 年,他发起成立芯片设计公司芯联集成电路(上海)有限公司。

在过往的几十年创业投资生涯中,高秉强教授最经典的投资案例是 2022 年 5 月上市的安防 CIS 龙头思特威 SmartSens。

思特威创始人徐辰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在香港科技大学拿下硕士及博士学位,之后去美国入职了多家图像传感器大厂。2011 年徐辰回国创业,创立了 CMOS 图像传感器芯片公司思特威。经过高秉强教授的投资和指点后,思特威后转变方向,认准了安防市场,在今天仍拥有 180 亿元的市值。

IT 桔子数据显示,在近两年,高秉强教授依然活跃在早期投资圈,所投项目包括 3D 打印设备供应商上海远铸智能(INTAMSYS)、轻型动力外骨骼研发企业「英汉思动力」、智能桌游创作平台「蚯比 CubyFun」、咖啡机生态品牌 xBloom。

今年以来,高秉强教授分别参与投资智能割草机器人研发商「长曜创新」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专注利用昆虫生物转化、运动控制、环境控制和 AI 算法等技术系统性解决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蛋白质供应短缺问题的「茵塞普科技」Pre-A 轮融资。

不难发现,高秉强教授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投资范围,不再局限于微电子/芯片专家的「人设」,而是更像一位专业的天使投资人。

李泽湘教授,图源:深圳科创学院官网

李泽湘本人就不用说了,参与孵化的投资项目据说已经超过了 100 个,其中无人机巨头大疆是其个人的代表作、成名作。

据 IT 桔子了解,松山湖基金投资的有些大学生创业者就是在香港科技大学就读、李泽湘的学生,包括专注直驱型精准动力方案的「本末科技」创始人张笛,地面自动铺砖服务机器人的「塑巢自动化」创始人胡耀清。

除了以机构名义的投资外,三位教授还经常以个人名义现身合作投资项目中。

比如今年 7 月,专注美食云上机器人服务的科技公司「不停科技」完成数千万美元 A 轮融资,上一轮的投资方李泽湘教授旗下清水湾基金、高秉强教授个人及旗下 Brizan 基金、甘洁教授旗下知行一号基金均持续跟投。

今年 5 月,潮流电子新零售品牌 Z·Pilot 完成 2000 万元天使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秉强教授、甘洁教授,其他消费电子、智能硬件领域投资方。


北航教授、哈工大教授也在初尝做投资

也有个别国内其他高校教授正在效仿李泽湘这样的前辈楷模,比如曾在哈尔滨工业大学 (深圳) 任教的朱晓蕊教授——

朱晓蕊教授此前经由李泽湘推荐给了汪韬,出任大疆首席科学家。

朱晓蕊教授孵化投资了激光雷达领域的独角兽企业「速腾聚创」、研发安保机器人的企业「大道智创」、自主驾驶导航技术研发商「一清创新 UDI」等。如今,朱晓蕊为珠海市岭南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兼教授博导、北航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院长王田苗教授同样在李泽湘的启发下做投资孵化,在 2018 年领衔发起设立了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并于 2020 年设立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

王田苗教授,图源:北航官网

今年 4 月,真格基金和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联合领投了「享刻智能」4000 万天使轮融资。享刻智能于 2022 年 12 月正式成立,是一家机器人产品及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由原「速感科技」创始人、SharkNinja 机器人研发中心总经理、九阳小家电机器人产品负责人陈震担任创始人及 CEO。

除享刻智能外,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在近两年参投了数家硬科技公司,包括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创新团队及雷科防务集团孵化的民用雷达传感器研发企业「雷科传感」(A 轮)、精准外科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精诊科技」(B 轮)、时尚 AR 眼镜研发商 Viture(种子轮)。

此外,根据《中国科学报》在 2021 年 9 月的报道,十余年间,王田苗在职期间参与投资或孵化的项目近 60 个,指导过众多北航学生,包括九号公司董事长兼 CEO 高禄峰、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野、车联网大数据平台博创联动 CEO 陶伟、手术机器人 Remebot 创始人兼 CEO 刘达,以及独角兽公司艾利特机器人创始团队成员亦是王田苗「嫡传弟子」。

相比直接的资金支持,王田苗觉得自己更重要的作用在于通过「点拨」,激发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所以,教授们做的不只是天使投资人,也更像是学生们的「创业导师」。


延伸:国内在职教授做创业投资的难点分析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高校有 2756 所,截止于 2021 年,全国高校现有专任教师 186 万人,其中教授不足 25 万人,副教授约 56 万人。

公开资料显示,从 1982 年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发布的《聘请科学技术人员兼职的暂行办法》,到 2016 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允许科研人员和教师依法依规适度兼职兼薪、多点教学。总的来说,这些年,国家在鼓励国内高校教授去「创业」。

然而,在这不足百万人的顶尖群体中,我们观察到的样本仅有个位数,占比极低。那么,进一步延伸思考:

为什么实际上国内做创业、投资孵化的教授很少,原因是什么?在职教授创业投资需要遵守什么规定吗,比如能不能兼职?哪些教授专家更适合创业投资?

围绕这几个问题,IT 桔子询问了几位投资人。

锦秋基金罗钊认为,对我国目前而言,国内教授更多会选择这样两条发展路径:科学研究、行政管理。有的教授志在科研,一门心思做学术,写论文、评职称、攻“杰青、优清、长江、院士”;有的教授志在庙堂,服务高校、服务社会。至于创业,暂时没有成为这个群体大多数人的目标。并且,创业本身也很有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往往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如果教授要做投资的话,得看教授本身所在的专业领域。国内经管背景的教授与二级市场离得更近一些,往往会在二级市场做一些投资,一级市场直接股权投资做的不太多。理工背景的教授,在特定学科领域深耕,如果遇见一些有产业化潜力的方向,可能会小范围投资一些自己的学生、朋友创业的一级市场项目。但教授的本职工作是科研和教学,不太会有过多的精力去全面覆盖和自己没有直接联系的项目。

罗钊表示:关于教授兼职创业、投资相关的规定,要就教授所在的体系、院校而论。例如,如果在中科院体系,近年对教授兼职创业的管理有所收紧;如果在高校体系,会相对简单一点,但需要重点关注知识产权的问题,历史上有一些不太好的案例,这一块目前管理部门和高校也在积极推广高校知识产权入股教授创业企业的一些模式,各个学校的政策有一些差异。

最后,罗钊认为:两类教授做投资可能会有优势,看/研究的企业足够多,或者本身方向离产业足够近。因此,如果一个教授在过去的经验中做过比较多的产学研项目和落地,或如果一个教授曾参与很多孵化、帮很多企业尤其是创业企业做过管理顾问项目,那去做投资成功率可能会高一些。教授的禀赋和投资人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异,如果教授要做好投资,仍然需要花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去进一步学习和摸索。


IT 桔子分析师本人尝试给出几点分析和解答,以供参考。

个人分析,有两类教授适合做投资,或者说具备做投资的前提:一,至少有创业成功的经验,在产业里真正实践过,能够更好地指导孵化投资项目;二,顶尖高校中有带项目的丰富经验,熟悉科技成果转化的运作流程,能够帮助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的。

当然,术业有专攻,教授真要做投资,可能还是要找到懂投资、可信赖的专业合伙人会更加靠谱。


推荐阅读


2023上半年并购解读:美团、昆仑万维主动或被动的,都买了大模型公司

出海新能源创业公司成独角兽;国家级出行平台获数亿元融资 | IT桔子周报

资本上百亿砸入的垂直二手电商还有搞头吗?那些公司都咋样了?

2023 创投圈新方向:地方国资开始抢投别人地盘的新公司了!

上半年中国新增这24家独角兽公司,包括一家AIGC大模型创企


↓↓↓ 看更多深度文章,关注IT桔子 ↓↓↓



微信又双改版了,如果不标星,容易错过我们的推送,也无法看到封面图片。还请点击星标,及时接收每篇新鲜出炉的推文,我们期待与你的每一次见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